热烈祝贺我院李明同志荣获2014年“全国模范教师”称号!
2014-09-24 10:50:16

在竞技中“出彩”
——2014年“全国模范教师”李明同志先进事迹报道

 
 
 

【李明老师简介】
●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技能竞赛与师资培训科负责人
●2014年全国模范教师  
●多次被省人社厅授予“省优秀教练员”、“最佳教练员”及“省职业技能竞赛先进个人”称号 

   
 


    2014年是双年,对于李明和他团队来说,是最为忙碌的年份。他的语速很快,他的步履匆匆,他不是奔忙在技能竞赛的赛场上,就是在去往准备比赛的路上。从1993年就读湖南省邵阳市第二技校时第一次参加首届奥林匹克技能竞赛湖南省选拔赛获钳工第三名,荣获湖南省“技术能手”起,至2013年担任第42届世界技术大赛模具制造项目国家教练组教练员,所带选手李伟国在德国莱比锡获得第四名优胜奖,李明的身份在学生、参赛选手、教师、教练之间不断转换,20多年的时间,他从未离开钳工、模具这个行业,他的生命与竞赛结下了不解之缘,他在这条路上从没停止奔跑,赢得了人生一次次“出彩的机会”。
 
    “我的舅舅是个老钳工,家里什么东西都会修,都会做,从小我就希望自己长大后也能成为他那样的能工巧匠,成为一个万能钳工。”李明说,现在他的理想达到了,但水平还要继续提升。他介绍,钳工是机械制造中最古老的金属加工技术,包括錾削、锉削、锯切、划线、钻削、铰削、攻丝和套丝、刮削、研磨、矫正、弯曲和铆接等。钳工的应用领域极其广泛,技术发展也是日新月异,现在热门的模具、数控等专业都是从钳工中发展衍生而来。钳工不是一劳永逸的专业,一名好钳工不但要具有充沛和旺盛的体力,还要拥有广泛扎实的基础知识并能灵活应用,更让人刮目相看的是那随身带着走的“十八般武艺”,也就是实际操作技能。
    李明回忆,参加技能比赛,更多地激发了他的学习热忱,每一次比赛,对于自己都是一次技能的大提升。但他并不满足在学校的学习,每年的暑假,李明都会到东莞、惠州等地的加工厂打工,学习最前沿的模具制造技术,并率先在学校进行一体化教学改革实践,探索出“班组化”教学管理经验。
    现在的李明,是学院技能竞赛与师资培训科的负责人,虽已不是竞赛场上的主角,他却比以往更忙碌。学院现在是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塑料模具工程、综合机械/自动化两项目的“中国集训基地”,李明每日身着参赛服装,在集训场地、设备、材料、后勤工作等方面全力以赴,不畏辛苦。
   

                        在鲜花和荆棘中“抱团”前行

   多年来,李明担任技能竞赛教练工作,带领学院教练与选手团队刻苦训练,在全省及全国各项技能大赛中获得了21个全省第一、6个全国第一的优异成绩,同时培养国家级专家1名、省级专家5名、省金牌教练1名、省优秀教练7名。

“现在的竞赛拼的不是单打独斗,一定要抱团前行,每一份成绩的取得,背后都有一个团队在努力。”李明分析竞赛得胜的原因,非常认可“四不”精神:不计成本、不计得失、不分你我、不分昼夜。他说学院对于竞赛非常重视,投入非常大,参与的成员也不计较成败得失,不考虑个人利益,组成了一个优秀的竞赛团队,正是依靠这“四不”精神,才取得了竞赛的不俗的成绩,才闻到了鲜花的芬芳。
    鲜花总是与荆棘同行,李明感慨在鲜花的背后,他经历了参赛的所有困难,比赛时遇到暴雨,在客场中遇到地域区别对待,在赛场遇到裁判不公,曾经连续27小时没有睡觉接待安排赛事,比赛失利时的不被认可,没有收获没有取得成绩的时候的自责,他的教练团队很少在家,很少休假,没有时间谈恋爱……那种失落无以言表。
 
以世赛为标杆  放眼世界
    竞赛是在打一场没有销烟的战争。李明的竞赛轨迹从湖南起步,再到广州、广东、中国,直到他所带的选手踏出国门在德国参加世界技能大赛,他的眼界也随之更加开阔起来,再加之学院里浓厚的竞赛氛围,李明和他的团队如鱼得水,乐在其中。世赛就是标杆和丈量尺,面对更高的竞赛平台,李明认为最先应该改变观念,狠抓细节和执行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个过渡会有一个过程,而且这个过程会带着痛苦。
    有竞赛就有压力,面对压力,李明的应对之策就是泰然处之。所有的选手不能有压力,要相信团队,相信选手。一个优秀的选手,追求的是技术的稳定性。学院现在已开启了一种科学的训练方法,采用数据化的管理,制定项目、训练目标、制度表格,以科学详实的数据为依托,对选手进行科学的数据化评估,以发掘选手的最大潜力和水平。在此基础上,形成人才阶梯储备库,为竞赛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做好准备。 







收藏